将 进 酒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鉴赏

    这首诗主观感情色彩很强,有两个主要艺术特色——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二是内在韵律的大起大落。“将”(qiāng),意思是劝,“将进酒”的意思就是“劝酒歌”。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说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即诗人二入长安后,一说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即诗人一入长安后。目前,学术界普遍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原因是:李白一入长安虽没有找到政治出路,但对政治仍抱有很大幻想,因此,在一入长安之后、二入长安之前的诗,牢骚与期望并存。在二入长安之后,李白对政治几乎完全失望,诗中对现实持否定态度。《将进酒》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既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牢骚,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期望,符合一入长安之后、二入长安之前的诗人心态。

    黄河的景象本来就是壮阔的,水流湍急,落差很大,但源头再高,也高不到天上去呀。“黄河之水天上来”把本来壮阔的说得更壮阔,这是放大式的夸张。这个夸张有一层比喻的意义,就是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但主要还是赞美河山的壮丽,这与李白的政治抱负是紧密联系着的。“高堂”是古代四合院的正堂,古人也用它来代称父母,但在这首诗中却是居家的意思,人生苦短,少年时一头青青的黑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换成了白发。人的头发由黑变白,本来有一个时间过程,起码有一个“二毛”的阶段,但诗人取消了这个过程,把人生的由少到老,说成是一“朝”一“暮”的事。把一个短暂的事情,说得更加短暂,这就是缩小,这也是一种夸张,只不过是反向的夸张,其作用仍是增强表达效果,目的是感慨人生渺小。

    可以说,没有夸张就没有李白。扩大式夸张在李白还有一种特殊形态,就是“数字化夸张”,就是运用大数目字以达到夸张的目的。这种夸张形式在《将进酒》有比较集中的运用,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千金散尽还复来”“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与尔同销万古愁”等等,或夸张饮酒之多、或夸张花销之巨、或夸张时间之长,等等。《水浒传》写武松过景阳冈,酒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而武松一口气喝下了十八碗,这也很夸张。但比起《将进酒》的“会须一饮三百杯”,似乎又算不得什么了,这里的效果是更加豪放、更加淋漓尽致、更加富有诗意。

    李白在写作这首诗时的处境,一方面是遭遇政治失意,是冷酷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是他一向怀有的政治抱负,是建功立业的崇高理想。这就构成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和冲突——这就是诗情大起大落的深层次原因。

    李白诗歌内在韵律上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在《将进酒》中可以简单概括为一起一落,再起再落,再起。诗开篇是两组长句,一组长句把黄河的壮丽说得更加壮丽,面对壮丽河山,诗人豪情满怀,欲有作为。这是诗情的一次大起。紧接着,另一组长句把短暂的生命说得更加短暂,表现出诗人因仕途不顺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对虚度年华的恐惧。这是诗情的一次大落。

    然而,诗人拒绝消沉。于是诗情再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说的人生得意,当然不是现实,而是未来,诗人肯定有这样的未来,所以他要为未来痛饮满杯。“天生我材必有用”表达的是使命感、是自信——“有用”而“必”!不但自信,而且充分。“千金散尽还复来”,仍然是自信——这不仅仅是说花钱的豪爽,更是对“钱”景的乐观。“烹羊宰牛且为乐”以下几句,则是为想象中乐观的前景而安排的一场盛宴,作者用夸张的手法铺叙了这场盛宴,绝不同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镜花缘》),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他写了席间的劝酒之声:“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就是诗情的第二次大起。

    接着,“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作者唱了一首诗中之歌。歌中唱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对现实不满,是牢骚,也是诗情的再次低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继续发牢骚,情绪相当主观。读者完全可以提出质疑,举出许多反例,来证明它的不成立。却并不妨碍诗人用这样具有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对古代著名的“饮者”,作者举出了一个三国时魏国的陈思王曹植,因为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以借酒消愁,诗人就这样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这是诗情的第二次大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以下诗情再转狂放,甚至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里是回应前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并不因为现实的不得意,而否定未来,为了作者肯定会到来的明天和未来,他要痛饮高歌,把过去一切的不愉快——“万古愁”(指从古以来由人生苦短引起的悲愁)彻底“销”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永久性删除。这是诗情的第三次大起,也是全诗的结束。

    诗情的大起大落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李白诗歌的突出艺术特点。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读者从诗中感受到的是个性的极度张扬,是对现实不满情绪的发泄,是对理想和未来的执著。这样的思想内容,为什么要通过劝酒的方式来表现呢?这是因为酒能使人情绪亢奋、酒能使人无拘无束、酒能使人缓解压力、酒能使人放言无忌,借“将进酒”这种形式,能使诗中的政治抒情既酣畅淋漓,又含蓄不露。说它含蓄不露,是因为诗中并没有直接批评现实政治。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将进酒》理解成一首提倡饮酒的诗,而应该看到在“借酒浇愁”的表面下,这首诗所包含的正面的积极的思想内容,那就是:不必为人生短暂而忧伤,不必为人生挫折而烦恼,应当相信未来、相信明天、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换言之,永远拒绝负面情绪,永远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才是这首诗给读者的人生启迪。

    (周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