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昭 君

    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鉴赏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之说: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古人形容她们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的“落雁”,说的就是王昭君出塞途中的故事:高飞的大雁因为贪看昭君的美貌以致忘了扇动自己的翅膀,而从高空跌落了下来。但就是这样一个美女居然没被汉帝看中,竟然派她出塞和亲,这怎不令后世文人们跌脚嗟叹、吟咏再三呢?据说千余年间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七百多首,与之相关的小说、民间故事四十余种。历代著名文人纷纷上阵,其中就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耶律楚材以至近现代的郭沫若、曹禺、田汉、老舍等。

    这七百余首昭君题材的古诗中,前人最称道的就是白居易的这一首。宋人罗大经评曰:古今赋昭君词多矣,唯乐天作有恋恋不忘君之意。(《鹤林玉露》)

    “汉使却回凭寄语”,昭君请汉使回京后给皇帝带话。带什么话?“黄金何时赎蛾眉?”“蛾眉”者,女子代称,这里指王昭君。皇上什么时候拿黄金来赎回我啊?听起来,昭君像是在作人质,身在匈奴,心向汉庭,时时不忘回到汉帝身边。诚如明人瞿佑所论:“不言怨恨,而惓惓旧主。”(《归田诗话》)

    “君王若问妾颜色”,这是昭君叮嘱汉使的话,设想汉帝如果问起自己现在是否美丽依旧该如何回答。“颜色”,容貌。“莫道不如宫里时”,不要说没有当年美丽了啊。这最后一句的潜台词甚多:当初画工毛延寿丑化我,害得我远嫁匈奴;匈奴的风沙使我的美貌无复当年;汉帝若知道了,怕不肯来赎我了。白居易写的《王昭君》同组有两首,另一首可为注脚:“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熏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她满脸塞外的尘沙,大风吹乱了她的鬓发;眉上画的青黛半已脱落,脸也消失了红润。辛勤愁苦使她那么憔悴,和那毛延寿画丑了的图形有些相像了。)

    昭君不懂,“和亲”是国策,是朝廷为避免战争而付出的代价,与她的容颜无关,但白居易该懂的。其实,古来所谓咏史诗,表面上是在评论历史,实则是诗人所处时代在其思想深处所形成的反射。纵观历代咏昭君诗,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汉魏时期,哀其不幸;二、唐宋时期,鸣其不平;三、南宋至元清,怒君王之无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变迁是与其时代的主题相对应的。到曹禺写话剧,更把昭君塑造成一个为了汉匈民族的团结而自请出塞的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形象。

    白居易这首诗,细究起来,除了前人所说“惓惓旧主”,怕还有感慨昭君空有绝世容颜而不见宠于君王之意,含蓄地表达了对怀才不遇者的惋惜。

    (陈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