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鉴赏

    王维这首写重阳节的诗,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它何以如此受欢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这首诗有着浓厚的手足之情,最易激起家人心中的波澜,因此就有最广泛的读者基础。在古代,幼小时靠父母养育,长大后就要靠弟兄之间的相互支持了。例如苏轼和苏辙,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所以,当王维在重阳节独自登高的时候,他首先想到了山东兄弟,这既有孤独的伤感,也有美好的回忆。这根琴弦一经拨动,就要引起普天下的强烈共鸣,并使你久久无法挥去。请注意诗中的“山东”并非指当今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包括当今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王维是山西永济人,而当时的概念就已经算是“山东”了。

    其次,这首诗技巧很高。这首诗本来是表现自己思念兄弟,却倒过来写,偏说兄弟思念自己。啊!年年今日,我们弟兄都要登高饮酒,遍插茱萸以避邪,可是今年,我不在家乡了,不知你们此时此刻多么想念我!把两层意思合在一起写,不但具有言省意丰的简约美,更主要的是刹那间把弟兄之情沟通了,令人有触电之感。倒过来写家人思念自己是王维的首创,后代模仿这种写法的很多。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也写得不错,但既已落后王维七十余年,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这首诗的另一个价值就是首创。

    再次,这首诗全部使用浅近语,没有任何文字障碍,这就为它的广为传唱提供了良好的言语基础。诗是深奥的好还是浅显的好?当然是浅显的好。唐诗几乎不用加注,宋诗就要加注了,清诗则必须详注,可是它们的价值,却是倒过来数的。这首诗在浅显的唐诗中,又算是最浅显的了,简直就是当时的口语。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是因为这首诗直接抒情,不须状景,用不着点缀什么。抒情诗打动人的要害是真,真就要求朴素,这首诗最能体现朴素美,所以它能冲破士大夫的界限,受到全社会、全民族的热爱了。

    (滕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