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鉴赏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局的巨变对于诗人的创作不无影响,他们中或由仕宦优游转为意志消沉;或高蹈远隐,抒写个人的小情趣;但也有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切身之痛而更加清醒执著者,发而为诗,则多忧国运、哀黎元、正视惨淡人生、常怀报国赤心之作。杜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一生的抱负,真可以用“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来概括。他写这首《江汉》,时年五十六岁,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犹存壮心,故以老马自比。

    江陵、公安,位于长江和汉水冲积而成的江汉平原,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东下,流落于此。诗中的“江汉”,既是实写,也可以理解成与朝廷相对应的江湖,而和“思归客”联系在一起,则似可泛指杜甫曾经流亡过的广大地域。以“江汉思归客”为起句,表明自己垂垂老矣犹自浮游无定的处境和心情。“乾坤”往大处写,“一”往小处写,对比强烈,就像高天大野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剪影。“乾坤一腐儒”犹言悠悠天地之间,还有我这样一个心忧国事却百无一用的书生!杜甫自然不是腐儒,这是他的愤激自嘲之语,也是鄙薄那些自命有经世之才却并不以国事为重者的自负之语。首联表达无家可归的酸楚和空有抱负不为世用的孤愤,奠定了全诗勃郁不平的调子,思归而终不能归,报国而终无由报,正是杜甫最为痛心之事,

    颔联用片云、孤月两个鲜明的意象来生发首联:片云一无依傍,况在罡风劲吹的高天;孤月清辉惨淡,况值深沉无尽的长夜;此二句借写片云孤月,道尽自己的漂泊孤独之感。

    颈联也用了“落日”“秋风”两个鲜明的意象,上句为比喻,下句是实写,衰飒的情绪一转而为慷慨:虽然自感来日无多,已像日薄崦嵫,但是想一展抱负的初衷仍然未改,这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襟怀是一样的;虽是秋风萧瑟的季节,而自觉病体差可,甚至还有好转的迹象。这一来,就为尾联的情绪转为高扬提供了契机。

    然而不然。此时的杜甫已入老境,早已不是当年“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壮游》)意气飞扬的年龄,因而尾联并不作“论功还欲请长缨”(唐祖咏《望蓟门》)式的慷慨激昂的表态,而依旧是以委婉而执著的语气,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壮心,含而不露,此杜甫之所以是杜甫。“老马”的典故出于《韩非子•说林上》:春秋时代,管仲和隰朋随齐桓公北伐孤竹国,春往冬返,归途因无向导而迷路。管仲说:“老马是很聪明的,可以靠它来寻路啊。”于是就让老马走在前面,队伍随之,终于找到出路而回到了齐国。杜甫谦逊地把自己比作识途老马,这个比喻实在太贴切太精彩,有两层意思:一、自我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虽然已至暮年,但报国壮心犹在。二、自我定位。我虽然精力和能力不堪大任,但正如一匹老马,经事多,有智慧,总可以派一点用场,帮着出出点子,而不必非得到战场上去驰驱。此外,也蕴含着第三层意思,就是遗憾庙堂的肉食者竟没有管仲那样知人善任能够使人尽其才的眼光。

    然而杜甫已经没有机会了!大约作此诗两年之后他就去世,他毕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终未能实现,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像他那样的空怀理想而不能用世的文人的悲剧。但他那种尽人事以待天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是积极的。这首诗可以说是他抒发壮心的绝唱,惟其如此,更使人在感佩之余亦为之扼腕。

    从技巧来看,此诗情景交融,先写漂泊的况味,后写用世的情怀,抑扬之际,转换自然,结尾老马之喻,言辞平实恳切,尤为感人,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黄宗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