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南 曲

    李 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鉴赏

    《江南曲》本是乐府民歌旧题,李益选择以它作题目,是作了番思考的。因为诗中所表现的闺怨的题材,诗中所使用的商妇的口吻,都是相当平民化的。以民歌的形式来表现平民的生活,使用平民的语言,其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是这首诗成功的第一点。

    这是一位唐代商妇的内心独白。前两句平淡朴实:“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自从嫁给这瞿塘的商人,常常误了与我说定的归期。贾,商人。妾,妇人自称。丈夫长年泛舟在外,妇人独守空闺,相思之苦、盼望之切、失望之深,妇人道来却平实得如同叙说他人的故事。难道她就没有抱怨?难道她就没有悲伤?非也。这是诗人在为后文的出奇制胜蓄势。

    后两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晓得潮水有信,定时潮涨潮落,还不如嫁给一个在潮水中讨生活的人算了。犹如平地一声春雷,整首诗因此而生动丰满起来。后悔所嫁非人,悔不当初,是古来妇人常有的心态。倘若妇人此时想嫁给官人,作个贵妇,那是不是更合常情些呢?然则这样一写,平地波澜的效果就没有了。

    商妇之悔,不是真的后悔,只是在万般苦闷中的气话罢了。就如电影中所见的:“你个死老头子!”看似诅咒,表达的却是浓浓的爱意。实际上,“弄潮儿”的命运比起“瞿塘贾”来更要等而下之,妇人的想法未免荒唐,没有道理。正因为此,可见这后悔是假的,痴情却是真的,“早知”二字泄露了天机。

    古来闺怨诗以思念征夫居多,从《诗经》开始,历代不绝。反映商妇之怨的诗,唐以前似不多见。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商业发达,经商在外的人日见增多,他们的妻子自然长年独守空闺,商妇闺怨诗的大量出现正反映了这一社会问题的现实存在。李益的这首《江南曲》应是这类诗作的代表。他没有像白居易那样悲天悯人,居高临下地去指责“商人重利轻别离”,而能够站在商妇的角度,真切地揣摩商妇的心态,刻画出一个怨怅至极而情在其中的思妇形象。读来更加生活化,也更能以真情动人。其真实、直率的情感表达,颇有《诗经》余韵。《郑风》有云:“子不思我,岂无他人?”读来何其神似。

    这首诗通篇不事雕琢,纯以白描手法,兼以口语化,自然天成,而内在的逻辑却很严密。思妇因商人丈夫的“朝朝”失信,联想到“潮有信”,进而生发出悔不当初的怨语。这一因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心理过程被诗人以短短四句二十字细腻地表现出来,而浑然无迹,诗人的手段可见一斑。

    (陈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