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鉴赏

    开元十六年(728)秋,孟浩然赴京参加进士考试,期盼金榜题名,一展抱负,谁料名落孙山。“才名日高”并已誉满京城的他,对此结局无法接受,心中郁愤难息。返乡不久,为了排遣积郁,他前往吴越一带游历。此诗即写于此次感伤的行旅之中。

    桐庐江,即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称谓。首联“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以一个低沉、凄迷的音调开头。此番吴越之旅,诗人意在游山览胜,遣忧畅怀。数日前,舟行至上游建德江时,他曾写过《宿建德江》一诗:“移舟泊烟渚,日幕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那纠结的忧愁始终笼罩着诗人,挥之难去。当今夜舟宿桐庐江时,山深水湍,夜静猿啼,又令人愁绪丛生了。而且,这夜里的愁思随着急流的江水,仿佛滔滔而来,源源不断;伴着山中哀哀猿啼,更显得凄怆无比,绵绵不绝。此联为全诗渲染了愁思万端、愁不堪言的氛围。

    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紧接上联,进一步地从周边景物中去体会咀嚼自己的苦情愁绪。“鸣”,形容夜风无情,难解人意,吹得夹岸林木叶声萧萧,也吹得诗人愁丝飘飘;“照”,形容月虽有意,但只能映照江面孤舟,却不知此帆何往,不知何处是归程。“两”与“一”对举,则描绘出诗人舟宿夜江时才能感受到的环境凄楚与内心孤独。

    颈联“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取自汉末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王粲曾投奔刘表,淹留荆州多年,雄才无用,忧时感世,作此赋抒发去国怀乡之思。孟浩然用该典,一是意在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将怀才不遇的积郁稍吐为快;二是叹息越东一带虽山明水秀,但终非自己的最终归宿。他漂泊于山高水远的异乡,此刻更深情地怀念起春日里的维扬(扬州)之游。赴京应试以前,孟浩然曾游扬州,结识不久的年轻诗人李白与他在黄鹤楼欢聚,写下著名的赠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时的孟夫子(李对孟的尊称),踌躇满志,李太白,才情飞扬,维扬之行洋溢着春日的明丽和欢快。如今,才真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忆旧游”时吞下多少孤苦的泪!

    尾联“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扬州位于东海之西,因称“海西头”。隋场帝《泛龙舟》诗说“借问龙舟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诗人在孤独和惆怅中,盼望着急流的沧江之水能把自己的热泪和思念带给扬州的友人们,也盼望着能通过向友人的倾诉以冲淡自己深深的忧愁。

    此诗以景物载愁绪,以思念诉失意,情景相融,浑然天成,韵味悠长。

    (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