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鉴赏

    这首诗里写到了东晋的两位古人,从谢尚对袁宏的赏识和知遇,联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有感而发。

    李白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崇拜英雄,但坎夜泊牛渚怀古 - 图1其身,难伸其志。而他天性浪漫,“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既然怀才不遇,而现实中又可与人言无二三,他就往往神交古人,思接千载,从逝川中去寻找可以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前贤。

    他游牛渚采石矶,登舟望月,因地怀人,想到了曾驻守此地的谢尚。这位“谢将军”是李白十分崇敬的东晋谢氏家族的佼佼者,他不仅是豫章太守谢鲲之子、东晋太傅谢安之从兄;自身也建立了功业,进号为镇西将军,在北伐中还夺回了东晋朝廷丢失多年的玉玺,使东晋皇帝有了底气,结束了被讽刺为“白板天子”的尴尬局面。此外,《晋书》说他“善音乐,博综众艺”,他能为鸲鹆舞,善弹筝、琶和吹笛,出镇牛渚时,又曾使人采石制为石磬,以为太乐;他还尚清谈,善草书,又著有文集《谢尚集》,总之是一个在艺术的多个领域都有造诣的通才。李白除了仕途不顺外,和风流倜傥的谢尚的确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性情中人,而谢尚的识才爱才,提携袁宏,正是此诗之灵感触发点。

    东晋文学家袁宏,祖、父世代为官,他的少年时代却孤苦无依,以驾船运租为业。他善属文,文笔典雅,才思敏捷。也是在这样的秋夜,也是在西江的牛渚,他在舟中吟诵他的咏史诗,声清辞美,引起了微服泛江的谢尚的注意,邀其登舟晤谈通宵,对他大为赏识,于是擢拔为自己的参军。袁宏自此文名大振,一直官至大司马桓温府记室、吏部郎、东阳太守。正是这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袁宏的命运,可以说,谢尚是袁宏的伯乐。

    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李白的感喟正在于此。

    李白此诗,不斤斤于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从秋夜舟泊西江(古称自南京以西至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写起,一泻而下,句句递进。

    首联和颔联的上句写秋空高远,月色撩人,至为简洁,而诗意的境界全出,动人遐思。颔联下句即在这样寥廓悠远的气氛中进入怀古,遥想谢、袁当年在此地的遇合,惜乎斯人已渺,美谈不再,此情可待成追忆,“空忆谢将军”,对谢尚的崇敬怀念只能是没有结果的一种徒然了。这种惆怅之情进一步表现在颈联中,更把自己也放进去和古人相比:我也能高咏佳作展示才华,丝毫不逊于袁宏,然而幽明永隔,那个擢拔人才于草莱的谢将军是听不到了。那么,我的知音在哪里?在“空忆”而“斯人不可闻”的失望中,只好潇洒自解,来朝挂帆归去,“乘桴浮于海”,诗人在尾联里,留给读者的其实是一个在枫叶坠地、秋色凄迷中渐行渐远的无可奈何的背影。

    人才难得,谪仙级的人才更是不世出的“珍稀品”,然而不世出的人才往往也是“易碎品”。古往今来怀才而不能用世如李白者不知多少!明乎此,我们对牛渚江边李白的这一声叹息,或许能有更深的理解。

    (黄宗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