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辩

本篇导读

本篇为宋玉所作。宋玉年辈视屈原为晚,或云系屈原门徒,曾事楚顷襄王。善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十六篇,包括本篇及《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九辩》之“辩”,或曰“变”,即更奏之意,或曰“遍”,即乐章之意。近人朱季海则以为是“抃”字的假借,即两手相击、鼓掌之意。王逸谓本篇为宋玉哀悯屈原所作,实为臆测。玩其文义,当是宋玉晚年罢官居乡,时逢深秋自悯之作,虽与《离骚》之自叙性质相似,但以个人悲欣得失为主轴,较少《离骚》于国计民生的关怀。不过,本篇较《离骚》更注重章法结构,更多赋笔,句式也更为灵活多变,多用虚词,甚至参用了散文句法,运以散文气势,是由辞向赋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品。此外,本篇为文学史上第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诗作,其情调缠绵而温厚,极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