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6],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7],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8];山肴野蔌[9],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10],射者中[11],弈者胜[12],觥筹交错[1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懽也[14]。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15],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环滁皆山也:朱熹《朱子语类》云:“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祇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案滁州处于江淮平原之中,只有西南面的琅琊山,作者用的是夸张写法,严格来说并不准确。

[2] 琅琊:琅琊山,在安徽滁州巿西南。

[3] 酿泉:琅琊溪源头之一,又名醴泉;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4] 翼然:展翅伸张之貌,形容亭子高翥的飞檐。

[5] 太守:秦置郡守,汉改为太守。欧阳修任滁州知州,行文中乃借以自称。

[6] 林霏:林间的雾气。

[7] 伛偻提携:伛偻(yǔ lǚ),脊梁弯曲,指长者;提携,牵引照顾,指幼童。意即扶老携幼。

[8] 洌:清澈,寒冷。

[9] 山肴野蔌:肴,熟肉;蔌(sù),蔬菜。指山野间的佳肴野菜。

[10] 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泛指音乐。

[11] 射:投壶。

[12] 弈:围棋。

[13]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算筹,指行酒令时计算胜负的筹码。交错,往来杂乱之意。

[14] 懽:同“欢”。

[15] 颓乎其中者:或作“颓然乎其间者”。颓,醉倒。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面那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更为优美。远望草木茂密而又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了。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流泻出来的,就是酿泉了。山势回环转过路口,有一座亭子檐角伸张像鸟儿展翅般高踞在泉水上边的,就是醉翁亭了。修建亭子的人是谁?就是山中的和尚智仙了。替亭子命名的人是谁?就是州官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了。州官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就自号为醉翁了。醉翁的寄意并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山水中的乐趣,在心中自有领会而借酒来表现了。

就像太阳出来时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云雾聚拢时岩扉洞穴就变得昏暗,阴暗明朗交替变化,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了。野花盛开散发出清幽的香气,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气高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而溪石显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了。早晨往山中走去,傍晚返回城中,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了。

至于挑担的人在路上唱歌,过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大家扶老携幼,往来不停的,就是滁州人出游了。在溪边捕鱼,溪水很深鱼儿肥美;取酿泉水来酿酒,泉水香甜酒色清澈;山中的佳肴野菜,交错地摆在面前,这是州官举行宴会了。宴会时尽情享乐,没有什么弦乐管乐,投壶的人中了,围棋的人赢了,酒杯和筹码交互错杂,站起来大声喧嚷的,所有宾客都很开怀尽情了。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颓然醉倒于宾客之间的,是州官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州官打道回府而宾客也跟着离开了。这时树林里浓荫昏暗,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都快乐了。可是禽鸟只能理解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理解人间的乐趣;很多人只知道跟随州官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州官在享受自己的乐趣了。喝醉了能够与众同乐,醒过来能够写成文章的人,就是州官了。州官是谁呀?就是庐陵人欧阳修了。

赏析与点评

《醉翁亭记》是一篇游戏文章。欧阳修豪迈豁达,没有将人生的逆境放在心上,就是在贬谪之中,他还是从容面对,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虽以“醉翁”为号,究竟是醉呢,还是醒呢?读者心中自有判断。

所谓游戏文章,是因为本文有些特点,过去都很少看到。例如文中结句的地方,往往都用上了一个“也”字,连用了二十一个,有判断的语气,并不令人感到累赘,所以在译文中用了一个现代的“了”字,以作对应,结果文句都很通达顺畅。此外,山僧智仙请欧阳修为亭子命名,他身为滁州州官,也就当仁不让,以自己的别号“醉翁”来给亭子命名了。因为有了这篇好文章作衬托,写出了滁州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大家也就乐于接受了,千百年来没有任何异议,可见欧阳修作为父母官,还是深得民心的。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不客气的说出自己的籍贯和大名:“庐陵欧阳修也”,相当自信。更厉害的,是末段说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那更是敢于以文章自负了。这真是一篇充满奇趣的游戏文章,行云流水,无心为文,是在半醉半醒之间,渲染出一个最真实的、无拘无束的,甚至官民共享、禽鸟共融的心灵境界,还带出了“北宋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