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亮言[1]:先帝创业未半[2],而中道崩殂[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5],引喻失义[6],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7],俱为一体,陟罚臧否[8],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9],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10]。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1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12],有所广益。将军向宠[13],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1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15],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16],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1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9],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2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2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23],深入不毛[24]。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25],北定中原,庶竭驽钝[26],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28]。陛下亦宜自谋[29],以谘诹善道[30],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31]。今当远离,临表涕泣[32],不知所云[33]

[1] 臣亮言:臣亮,作者自称。言,上表陈事。《三国志》本传缺此三字,《文选》首出始见之。

[2] 先帝:蜀汉昭烈帝刘备,即位三年而殁。

[3] 中道崩殂:中道,半途。天子死曰崩。殂,死亡,《文选》作“徂”。

[4] 益州疲敝:益州,蜀也,指整个四川。疲敝,困乏,指刘备在章武二年(二二二)伐吴,被东吴陆逊击败之事。

[5] 菲薄:菲,轻也。菲薄即看轻。

[6] 引喻失义:引喻浅近,以失大义。

[7] 宫中府中:宫中,指皇宫禁中。府中,指丞相府,代表国务机关。

[8] 陟罚臧否:陟(zhì),擢升。罚,惩治。臧(zānɡ),美善。否(pǐ),违纪犯法。臧否即品评善恶。

[9] 平明之治:平明,公平公开。治,施政。《三国志》、《文选》“治”作“理”,盖避唐高宗李治讳所致。

[10] 内外:内谓宫中,外谓府中。

[11] 郭攸之:字演长,南阳(河南南阳巿)人,建兴二年(二二四)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费祎(yī)(?至二五三):字文伟,荆州江夏鄳(湖北省孝昌县)人。后主践位,任黄门侍郎,受命出使东吴,辞锋敏锐,深受孙权器重。回国后迁为侍中。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董允(?至二四六):字休昭,南郡枝江(湖北枝江巿)人,秉心公亮,时为黄门侍郎,后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对后主多所谏诤,是一位直臣。

[12] 裨补阙漏:裨,补助。裨补缺漏即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

[13] 向宠(?至二四○):襄阳宜城人。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惟向宠营保持完好,故先主称之曰能。后主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迁中领军。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遇害卒。

[14] 桓、灵:东汉桓帝刘志(一三二至一六七),在位二十二年(一四六至一六七);灵帝刘宏(一五六至一八九),在位二十二年(一六八至一八九)。二帝用阉竖败亡,皆昏荒无道之君。

[15]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侍中即郭攸之。尚书指陈震(?至二三五),建兴二年拜尚书。长史指张裔,诸葛亮出驻汉中,领留府长史。参军指蒋琬,统留府事。

[16] 贞亮死节:贞,坚定不移。亮,诚信不欺。死节,死义殉节。

[17] 南阳:汉南阳郡辖有旧南阳、襄阳两府地。诸葛亮居隆中,在南阳郡西境,即今湖北襄樊巿内。古隆中旧址现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 猥自枉屈:猥,曲也。谓亲身枉屈自己。

[19] 草庐:诸葛亮所居茅舍。相传南阳邓县(河南邓州巿)西南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惟此说尚有争论。

[20] 倾覆:指失败,即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先主在当阳长坂(湖北当阳巿)为曹操所败,仓惶逃走之事。

[21]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主自建安十二年三顾草庐起计,至建兴五年(二二七),共二十一年。

[22] 夙夜:早晚。

[23] 五月渡泸:雅砻江之下游名曰泸水,在四川会理县西南汇入金沙江合流之处。一说泸水在越雟县(四川西昌巿)下三百里,为入滇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也很接近,今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诸葛亮曾于建兴三年(二二五)五月南征,平定南方诸郡的叛乱。

[24] 不毛:指草木不生的蛮荒之地。

[25] 当奖帅三军:帅,《三国志》本传作“率”,训率领,音义相同。

[26] 驽钝:驽,劣马。钝,刀锋不利。谓才能低劣平庸,乃自谦之辞。

[27] 旧都:西汉旧都原在长安,东汉光武帝迁于洛阳。

[28] 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咎,罪过。慢,怠慢。《三国志》本传“咎”、“慢”二字刚好对调了。

[29] 自谋:谋,思考。《文选》作“课”,考察也。

[30] 谘诹:谘,问也。诹(zōu),谋也。谘诹即询问、商量。

[31] 不胜:胜(shēnɡ),胜任。不胜,就是不尽。

[32] 涕泣:泣,《三国志》本传作“零”。

[33] 所云:云,《三国志》本传作“言”。

译文

臣诸葛亮上奏:先帝开基立国,还没到一半,中间就驾崩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而益州地方人民劳苦困乏,这真是到了最危险的关头了。但保卫京师的卫队,在国内不敢懈怠,而尽忠爱国的官兵将士,亦愿意献身对外作战,看来他们都感念先帝特殊的恩遇,就用来报答皇上了。皇上应该广开言路多听意见,将先帝的美德发扬光大,振起爱国之士的气势;不应该小看自己,说些不合理的话,这样就会堵塞忠言劝谏的途径了。

皇宫内廷和丞相外府,都是国家整体,擢升惩治、品评善恶,不能够没有标准。如果有违纪犯法或尽忠职守的,都应该交给主管部门处理赏罚事宜,借以表现皇上公平公开的治国理念,不能偏帮或有私心,否则对内对外就有不同的法纪了。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向思虑忠贞纯朴,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协助皇上。臣认为宫中的事项,无论大事小事,全部都要咨询他们,然后才能付诸实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漏洞,提升工作效率。至于将军向宠,品格和行为都贤淑公正,完全了解军事布置,过去曾经受过考验,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朝臣公议推举向宠任都督。臣认为军中的事项,无论大事小事,全都要咨询向宠,这样才能使行军布阵顺畅而又严肃,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都得到合理安排。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邪恶的小人,这是汉代前段时期得以兴盛的原因;亲近邪恶的小人,远离贤良的忠臣,这就是汉代后期败坏覆亡的原因了。先帝在生之时,常常跟微臣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不对桓帝、灵帝两朝政治的败坏感到难过和痛心的。现在侍中郭攸之、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各人,这些都是坚定诚信愿意为国牺牲的大臣,希望皇上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复兴和隆盛,相信数数日子很快就会实现了。

臣平民出身,在南阳耕作田地,只希望能在乱世中养活自己,没有想过要显要和得到权贵的赏识。先帝不嫌弃微臣出身低贱,还亲身委屈自己,到臣的茅舍之中来访三次,向臣询问当代的天下大势,为此臣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效劳。后来在当阳长坂一役中遇到了挫折,在战事失利的情况下接受委任,在非常危险艰难的日子中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了解臣任事小心谨慎,所以临近驾崩的时候就委托臣肩负复国的大任。接受任命以后,臣早晚忧虑感叹,担心托付的任务没有成效,会损害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前年五月渡过泸水,穿过草木不生的蛮荒地带。现在南方的动乱已经敉平了,军队的装备也很足够,就应该激励三军将士,出师北伐收复中原,希望尽微薄的力量,消灭叛逆的奸邪凶恶,光复汉室正统,回到我们的故都,这就是臣以此来报答先帝和忠于皇上的职责所在了。至于对政务作周详考虑,区分该做不该做的事,提出好的意见,这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任务了。希望皇上任命臣负责讨伐逆贼光复汉室的工作,没有成效就惩罚臣,借以禀明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增进德行的建议,就要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表明他们怠慢失职。皇上也要自我思考,听取多方面的良策,谨慎地接纳忠良的建言,仔细思考先帝的遗训,微臣就会对皇上的厚爱感激不尽了。现在快要出发了,上表的时候忍不住哭起来,不知道说些什么话了。

赏析与点评诸葛亮亲自领兵北伐,可是又放心不下留在成都的后主刘禅。当时刘禅才二十一岁,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限于君臣的名分,要调教并不容易,因此写下了《前出师表》,目的就是希望刘禅能够按照他的人事布局安排,稳住形势,不要胡作妄为。所以整篇文章都是苦口婆心的谆谆告诫。刘禅看了,未知会有多大的感动。但千古以来,很多读者都被诸葛亮的忠心和诚意打动了,特别是结尾三句,“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令人动容。

本文直抒胸臆,文字浅白,深挚诚恳,句句从肺腑中自然流出,就像当面说话一样,表现出忠心负责的形象,最后感怀国事,还是哭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