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王虐[1],国人谤王[2]。召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4],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5],道路以目[6]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7],乃不敢言[8]。』召公曰:『是障之也[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10],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11],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12],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3],瞽献典[14],史献书[15],师箴[16],瞍赋[17],蒙诵[18],百工谏[19],庶人传语[20],近臣尽规[21],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2],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3]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24],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5]。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26]、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7]?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28]?』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29]

[1] 厉王:周厉王,名胡,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八七七至前八四一),是一位暴君,最后激起叛变,被人民赶走。

[2] 国人谤王:国人,指国都的居民,亦可指国民。国即镐京(陕西西安巿长安区西北)。谤,毁谤,恶意攻击,引申有批评、诅咒之意,动词。

[3] 召公:即召(shào)穆公,名虎,为厉王卿士。

[4] 卫巫:卫国的巫(wū)祝,为人祈祷通神灵者。

[5] 国人莫敢言:莫,没有一个人,指示代词。全句释为国民没有人敢说话,去批评政府。

[6] 道路以目:在路上碰到了,大家就打眼色示意。

[7] 弭谤:弭,止息,压制。谤,诽谤,谣言,名词。即压制谣言。

[8] 乃不敢言:乃,他们,代词。全句释为他们都不敢说话。

[9] 障:阻碍、防堵。

[10] 川壅而溃:壅(yōnɡ),堵塞。溃,崩溃,泛滥。指洪水受到堵塞而崩堤爆发,冲破了堤防。

[11] 为川:为,治也,动词。为川即治水。

[12] 听政:听朝臣奏报政事。

[13] 公卿:三公九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列士:上士,天子的上士亦名元氏,受采地视子男。

[14] 瞽:乐师。

[15] 史:太史,掌书册文告,以作著录,以为鉴戒。

[16] 师箴:师,指九卿中的少师,位卑于公,而尊于卿。箴,规谏。

[17] 瞍赋:瞍(sǒu),瞎子。赋,诵诗,即歌诵公卿列士所献的诗篇。

[18] 蒙:青盲,指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的人,例如患白内障等眼疾的人。蒙人负责讽诵典书箴刺之语。

[19] 百工谏:百工,百官,即工艺执事的部门。谏,向国君进言。

[20] 庶人传语:庶人,百姓。传语,指辗转相传讨论,批评时政得失。

[21] 近臣尽规:近臣,左右侍从之臣。尽规,尽力规劝。

[22] 耆艾修之:耆艾,元老师傅。修之,整合各方意见。

[23] 事行而不悖:事,政事。悖,违背。全句是指施政顺畅,不会背离民意。

[24] 原隰:原,平原。隰(xí),低下的湿地。原隰即原野。《国语》本文作“犹其有原隰衍沃也”,句式稍异。衍沃:衍,平原。沃,河流旁边可供灌溉的土地。衍沃即平坦肥沃的田地。

[25] 善败:善恶,指好的和坏的意见。

[26] 阜:丰富,增进。

[27] 胡可:怎么可以。

[28] 几何:多久。

[29] 流王于彘:流,放逐。彘(zhì),晋地,在今山西霍州巿。

译文

周厉王性情暴虐,国民都咒骂他。召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再忍受这样的生活了。”厉王很生气,找来了卫国的巫祝,派他监视流布谣言的人,一经揭发,就处死他。国民没有人敢说话了,在路上碰到了,大家就打眼色示意。

厉王很开心,告诉召公说:“我能够压制谣言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一种防堵的手法。防范民众的批评,会比防止洪水更难。洪水受到堵塞而崩堤爆发,受害的人会很多,民众的情况就像洪水一样。所以治水的人一定要疏通河道,使洪水顺利地流出去;而管治国民一定要叫他们敢讲话,发表意见。因此天子听朝臣奏报政事,就会让三公九卿乃至上士等献上诗歌了解民情,瞽师献上乐曲辨识邪正,太史献上书册文告以作著录,少师负责规谏,瞎眼的人吟诵献上的诗篇,有眼疾的人负责讽诵典书箴刺之语,工艺执事的部门向国君进言,百姓有很多辗转相传的言论批评时政得失,左右侍从之臣尽力规劝,王室亲族补救阙失考察是非,太师太史教导训诲,元老师傅整合各方意见。然后国君就可以斟酌施行,因此施政顺畅,不会背离民意。

百姓有嘴巴,就像土地上有高山和河流,财富、物资都从这里出来;就像原野上“有平坦肥沃的田地,可以生产出衣服、食物的材料。嘴巴要表达意见,好的坏的自然都会说出来了。好的要施行,坏的也要供参考,这就可以增进国家的财富物资、衣服食物了。百姓心中有很多意见和想法,因而说出了口,合理的就要施行,又怎么可以堵塞呢?如果要堵塞百姓的嘴巴,试问又能维持多久呢?”

厉王不肯听从,于是百姓再没有人敢说话了。过了三年,大家就把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赏析与点评

《召公谏厉王止谤》一文短小精悍,光芒四射。其实这篇文章的亮点并非周厉王,他只是一个起陪衬作用的小角色而已;亮点是召公提出的怎样促进监察君权的主张,就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民意,了解民情,下情上达,“事行而不悖”,而天子的施政才能有效。此外,召公又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点,民意就像滔滔的洪水,根本是压不住的。其实往好处想,尊重民意的话,也就是善用民众的智慧,“行善而备败”,可以提升社会效益,共享繁荣。这已经是三千年前的老话题了,到今天还很适用。本文有很多名言警句,例如“民不堪命”,“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等,都是很精炼的句子,言浅意深,形神丰满,三千年前的民间智慧,一看就让人明白,腾播众口,到现在还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