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子札来聘[1]。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2],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墉》、《卫》[3],曰:『美哉!渊乎[4]!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5],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6],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7]!』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8]!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9],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10]!』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11]。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12],曰:『美哉!沨沨乎[13]!大而婉,险而易行[14];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15],曰:『思深哉[16]!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17]!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18],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19],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20]。』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21],曲而不屈,迩而不偪[22],远而不携[23],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24],取而不贪,处而不底[25],行而不流。五声和[26],八风平[27],节有度[28],守有序[29],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籥》者[30],曰:『美哉!犹有憾[31]。』见舞《大武》者[32],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33],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34],曰:『美哉!勤而不德[35],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36],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37],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38],其蔑以加于此矣[39]!观止矣[40]!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1] 吴公子札:吴,国名。商末太伯奔荆蛮,号勾吴。传至寿梦(?至公元前五六一),僭称王。鲁成公六年(公元前五八五),占有江苏淮河、泗水以南至浙江湖州巿、嘉兴巿的疆域,都于姑苏(江苏苏州巿)。公子札,即季札,寿梦的第四子,封于延陵(江苏常州巿),号曰延陵季子。两度让国,不肯即位。吴季札墓在今江苏江阴巿申港镇申港中学内。聘:访问。

[2] 为(wèi):介词。《周南》、《召南》:周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北,原为周公旦封地。召(shào)南在岐山县西,为召公奭封地。南为乐章之名,亦寓岐周风化自北而南,影响及于江汉一带的南方诸国。《周南》、《召南》乃《诗经》十五国风之首。

[3] 《邶》、《墉》、《卫》:邶(bèi)武王分纣城朝歌(河南淇县东北)为三监。北谓之邶,封武庚,在今汤阴县东南;南谓之墉(yōnɡ),管叔领之,在新乡巿西南;东谓之卫,蔡叔领之,在淇县。三监叛周,周公灭之,改封少弟康叔,名曰卫。故邶墉卫三国之诗,亦可统称为卫风。卫国疆域约当今河南焦作巿、新乡巿至河北大名县一带。

[4] 渊:深也。

[5] 卫康叔、武公:康叔,周公少弟,初封于康(河南许昌禹州巿西北),后徙封卫。卫武公乃康叔九世孙,遭幽王褒姒之难,曾派兵助周平戎。

[6] 《王》:指东周洛邑王城的乐章。

[7] 先亡:韩哀侯元年(公元前三七六)灭郑,而韩亦徙都于新郑。

[8] 大(tài)公:即吕尚,本姓姜氏,又称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八十岁遇周文王于渭滨,被奉为师,并辅助武王灭纣,获封于齐。

[9] 豳(bīn):周之旧国,在今陕西彬县东北。

[10] 其周公之东乎:周公遭管、蔡之乱,东征三年,为成王陈述后稷先公创业艰难,不敢荒淫,以成王业。其周公之东当指周公东征一事,引申则有建设成周及东向发展之意,《豳风》说的就是要尽力巩固王业的根据地。

[11] 夏声:即正声、雅声。夏,或亦训西也,引申则为西声,借指秦声。秦之先为嬴姓,周宣王即位(公元前八二七),乃以秦仲为大夫,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放弃夷狄的习俗,接受诸夏的文化。

[12] 魏:姬姓国,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北,鲁闵公元年(公元前六六一),晋献公灭之。

[13] 沨(fénɡ)沨乎:形容婉转悠扬的乐歌。象声词,表现流动的状态。现代汉语音fēnɡ,形容水声、风声、宏大的声音等。

[14] 险:遭遇艰险,杜预云:“险当为俭,字之误也。”则训为节俭了。

[15] 唐:叔虞初封于唐(山西太原巿)。

[16] 思深哉:思(sì),训心绪、情思等,名词,去声。又思(sī),训思念,动词,平声。平去两读有辨义作用,普通话只有平声一读。

[17] 陶唐氏:帝尧,尧本封陶,后徙于唐。相传尧都平阳(山西临汾巿尧都区)。

[18] 陈:妫姓国,舜之后,都于宛丘(河南周口巿淮阳县),陈国疆域在今河南开封巿以东,安徽亳州巿以北一带。哀公十七年(公元前四七八)为楚所灭。

[19] 郐(kuài):纭姓国,祝融之后,周初封此,在今河南新密巿,为郑武公所灭。

[20] 先王:指西周文、武、成、康诸王。

[21] 倨:傲慢不敬。

[22] 迩而不偪:迩,亲近。偪,同逼,侵迫,紧迫。

[23] 携:游离,意即猜疑忌恨。

[24] 施而不费:施(shì),训施惠、施与。又施(shī),训施行;施(yì),训蔓延。施字三读具有辨义作用,普通话只有平声音。

[25] 底:停滞,停顿。

[26] 五声和:宫、商、角、徵(zhǐ)、羽五声的旋律和谐配置。

[27] 八风平:八风指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制造的乐器。金为钟,石为磬,琴瑟为丝,箫管为竹,笙竽为匏,埙(xūn)为土,鼓为革,柷(chù)敔(yǔ)为木,谓之八音。平指乐曲协调,八音的乐韵协调呼应。

[28] 节有度:节,节拍。度,尺度。指乐曲的节拍因应尺度。

[29] 守有序:音阶调和,依次排序,无相夺伦,而谐协得体。指演奏的序列编排得体。

[30] 象箾(shuò):武舞。象指象舞。箾,竿也。象箾指执竿演出的象舞。南籥(yuè):文舞。南,南乐。籥,管乐器。又可用作舞具,表演籥舞。南籥指配合南乐表演的籥舞。《诗经·邶风·简兮》云:“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翟,野鸡毛,亦为舞具。

[31] 犹有憾:可是文王来不及见证太平之世的到来。

[32] 大武:武王之乐。

[33] 韶濩(hù、huò):殷汤之乐。

[34] 大夏:禹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云:“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35] 不德:不自以为德,并不夸耀自己的功德。

[36] 韶箾:亦作箫韶,虞舜的乐舞。《尚书·益稷》云:“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可以看出当时演出的盛况。

[37] 帱(dào):覆盖。

[38] 虽甚盛德:虽然还有更多精彩的表演。

[39] 蔑:没有,不会。

[40] 观止:心满意足得到最佳的享受。

译文

吴公子季札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乐的演出。鲁国使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召南》。季札说:“好啊!这是国家创业之始,还没有到完善阶段,然而就是勤劳工作而没有怨言了。”跟着为他歌唱《邶》《墉》《卫》,他说:“好啊!音调有点深沉了,流露出忧伤之情却没有被击倒的感觉,听说卫康叔、卫武公都德行卓绝,这是《卫风》的乐章吗?”跟着为他歌唱《王风》,他说:“好啊!表现出忧思伤感,却不致退缩畏惧,这是周室东迁以后的歌曲吗?”跟着为他歌唱《郑风》,他说:“好啊!乐音过于琐碎,百姓将难以忍受下去了,这是国家灭亡的先兆吗?”跟着为他歌唱《齐风》,他说:“好啊!很宽宏的乐音啊!表现出伟大的风度,能够作为东海诸侯典范的,看来非姜太公莫属了。”

跟着为他歌唱《豳风》,他说:“好啊!广博无垠的乐音啊!表现出欢乐的情绪而又知所节制,这大概是周公东征以及东向发展的先兆吧!”跟着为他歌唱《秦风》,他说:“好啊!这就是夏声了,代表一种正声,明白正声的意义就会强大,强大到了一个极点,这就是周代故地的音调了。”跟着为他歌唱《魏风》,他说:“好啊!表现出飘浮流动的状态,博大而又婉转,就算遭遇艰险也易于施行,如果得到德教的修养,自然也是英明的君主了。”跟着为他歌唱《唐风》,他说:“思虑深沉啊!相信会有帝尧陶唐氏的遗民在这里吧!否则怎么会作长远的打算呢?如果不是继承了祖先美好的德性,谁能有这样的表现呢?”跟着为他歌唱《陈风》,他说:“国家没有好的君主,这样能够维持久远吗?”从《郐风》以后,季札就不再评述了。

跟着为他歌唱《小雅》,他说:“好啊!表现出忧患之思而没有离异之心,虽有怨愤却不肯明说,这是代表周朝王道政治的衰落吗?还有很多先王的遗民百姓支持他。”跟着为他歌唱《大雅》,他说:“广大得很啊!一片热闹和乐的样子,乐曲抑扬顿挫,而本体则立意端正,这不就是文王德性的表现吗?”

跟着为他歌唱《周颂》,他说:“这是最高的境界啊!正直无私而不会傲慢不敬,委曲婉约而不肯屈服挠折,亲近体贴并没有紧迫的感觉,距离远了也不会猜疑忌恨,经历迁徙也不会淫乱邪恶,反复往来也不敢厌倦懈怠,哀伤不至于愁困,安乐不敢荒废,适用而不致匮乏,宽广而不必宣扬,施惠不须耗费,收纳不必贪多,安处不同于停滞,运行不等于放荡。五声的旋律和谐配置,八音的乐韵协调呼应。乐曲的节拍因应尺度变化,演奏的序列亦编排得体。最好的音乐应该就是这样了。”

季札参观了执竿演出的《象箾》之舞,以及配合南乐执管表演的《南籥》之舞。他说:“好啊!可是文王来不及见证太平之世的到来,有些遗憾。”看到了《大武》舞容的演出,他说:“好啊!周朝盛世之时,就该是这个样子了。”看到了《韶濩》舞容的演出,他说:“这是圣人宽大的胸怀了,但商汤自惭修德不足,可见圣人还是有难处的。”看到了《大夏》的演出,他说:“好啊!勤劳一生,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德,除了夏禹,谁又具备这样的修行呢?”看到了《韶箾》舞容的演出,他说:“德性修养达至最高境界了,伟大极了!就像上天没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又像大地没有承载不到的地面。可能还有更多精彩的表演,但都不会超越这个演出了!我现在心满意足得到最佳的享受了!如果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赏析与点评

吴季札访问鲁国,请求观赏周乐,而鲁国则将整套乐曲依照南、风、雅、颂的次序,并从歌曲到舞容演出一遍,可分五段。季札应该早就知道整套乐曲的编排,有些是反映各地风俗的,有些则表现了政治的得失,有些更是历代君主所创制的大型歌舞。季札往往将音乐艺术和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思考,提出了中庸和平的感情想象,否定过犹不及的表达模式。季札特以古圣先王为法,希望能够移风易俗,通过音乐描绘出治世的蓝图,建设华夏民族共同的审美标准,从而影响到后世的诗文理论,贡献极大,自是文化建设的典范。季札是吴国人,同时也代表了吴文化的成就。

季札所论乐曲大部分都见于《诗经》之中,而南风雅颂的排列次序亦大同小异,表现了早期《诗经》编排的基本形态。春秋时代上层社会在交往中引诗极多,季札一定是懂诗的。在《季札观周乐》中,季札以歌舞为讨论重点,基本上完全不讲《诗经》的文本,但诗乐同源,我们可以通过《诗经》的文本了解古乐的演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