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问:“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1]否?”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曰:“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曰:“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

    【译文】问:“宁静存心时,可以认为是‘未发之中’吗?”先生说:“现在人们讲存心,只是定住气。当他们处在宁静时,也只是气息宁静,不能认为是‘未发之中’。”问:“情感没有发出来就是中的状态,莫非是求中的功夫?”先生说:“只要去除人欲,存养天理,就是功夫。宁静时一心念着去人欲,存天理,行动时也一心念着去除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如果一味追求宁静,就不仅会逐渐养成喜欢宁静、厌恶行动的弊病,中间还有很多病痛潜伏着,始终不能彻底摒除,一旦碰到事情就依旧滋生。以遵循天理为主导,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导,则未必能够遵循天理。”

    【注释】

    [1]语出《中庸》首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下文的“已发”、“未发”、“中”、“和”均源于此。意为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动的时候,内心平静,没有偏倚,这种状态就叫做“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发出来都符合礼仪规范,没有过头和不及,这种状态就叫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