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问:“知识不长进如何?”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1]。仙家说婴儿[2],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3],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译文】问:“知识没有长进怎么办?”先生说:“求学必须有一个本原,必须从本原上努力,然后才能逐渐前进。仙家使用的婴儿比喻很好。比如婴儿在母亲肚中时,只是纯精气,哪有什么知识?等到从母体出生后,才能啼哭,继而能够笑,然后能够认识自己的父母兄弟,再接着能够站立行走、持拿背负物品,最终天下之事无所不能。这都是因为他的精气日益充足,筋骨日益强壮,智力日益开启,不是从母体出来那一天起便能探求推寻得到的,必须有一个本原。圣人达到天地各安其所、万物各遂其性的境界,也就是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逐渐培育而来。后世儒者不明白格物的学说,看见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便希望在刚一下手时探究透彻,哪有这种道理?”又说:“立志用功,就好比种树。当它是树芽的时候,还没有树干,等到有树干时,还没有枝条,有枝条然后才有叶子,有叶子才有花和果实。刚开始种树根时,只管去栽培灌溉,不要想着枝条、树叶,也不要想着花和果实。空想有什么用?只要不忘记栽培的工夫,还怕没有枝条树叶、鲜花果实?”

    【注释】

    [1]语出《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意为有本源的泉水滚滚地往下流,昼夜不息,把低洼之处注满后再往前奔腾,一直流入大海。

    [2]婴儿:语出《老子“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3]语出《中庸》第一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