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黄诚甫问:“先儒以孔子告颜渊为邦之问[1],是立万世常行之道[2],如何?”先生曰:“颜子具体圣人,其于为邦的大本大原都已完备。夫子平日知之已深,到此都不必言,只就制度文为上说。此等处亦不可忽略,须要是如此方尽善。又不可因自己本领是当了,便于防范上疏阔,须是要‘放郑声,远佞人’。盖颜子是个克己向里德上用心的人,孔子恐其外面末节或有疏略,故就他不足处帮补说。若在他人,须告以‘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达道’、‘九经’及‘诚身’[3]许多工夫,方始做得,这个方是万世常行之道。不然,只去行了夏时,乘了殷辂,服了周冕,作了《韶》《舞》[4],天下便治得?后人但见颜子是孔门第一人,又问个‘为邦’,便把做天大事看了。”

    【译文】黄诚甫问:“程子、朱子把孔子告诉颜渊的为邦之道看做是万世常行的法则,怎么样?”先生说:“颜渊大体接近圣人,他对于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大都已经了解。孔子平日已经深入了解颜渊,在这个问题上不必说太多,只从典章制度上讲。但这些地方也不能忽略,必须要这样做才能完善。又不能因为自己治国的基本原则了解透彻了,于是在防范上松懈,必须要‘放郑声,远佞人’。颜回是个克己反省,在德性上用心的人,孔子担心他在外部的治理方式上或有不足,所以在他不足的地方补充说明。如果是对于其他人,必须告诉‘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达道’、‘九经’及‘诚身’这些具体工夫,才可以做得到。这个才是万世常行的法则。不然的话,只是实行了夏朝的历法,乘坐了商朝的车子,戴了周朝的礼帽,使用《韶》《武》这样的乐曲,天下就能治理好?后人只看到颜回是孔子门徒中最优秀的人,又问了孔子治理国家的问题,就把这件事看得无比重要。”

    【注释】

    [1]为邦之问:语出《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2]朱熹在《论语集注·卫灵公》中注释“为邦之问”时引用程颐的话:“问政多矣,惟颜渊告之以此。盖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人不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行之道,发此以为之兆尔。”

    [3]语出《中庸》第二十章:“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意为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而得到人才之道在于修养自身,修身要遵循与学习圣人之道,学习圣人之道则以仁爱为基础。“达道”,指天下人共同遵行的道路,喻为根本的伦常。“九经”,指九种恒常不变的根本性方法或原则。“诚身”,指使自身真诚。

    [4]《韶》《舞》:《韶》是舜时的乐曲名,《舞》即《武》,“舞”与“武”古通,《武》是周武王时的乐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