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1]。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曰:“向晦宴息[2],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3]。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曰:“睡时功夫如何用。”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译文】有人请教《易经》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先生说:“良知原本就知道昼和夜。”又问:“人在熟睡时,良知也就不能知了。”先生说:“不知道为什么一叫就有反应呢?”问:“如果良知经常知道,那为什么有熟睡的时候呢?”先生说:“到夜晚就要休息,这也是自然界的规律。夜晚天地万物混成一体,形体、颜色都泯灭了,人的耳目也就听不到看不到什么了,人的器官都合闭,这就是良知的收敛凝聚之时。一旦天地开启,万物苏醒,人们的耳目也有所见闻了,所有器官开始活动,这就是良知产生神奇作用之时。由此可见,人心与天地万物一体,所以孟子说‘上下与天地同流’。今天的人不懂夜晚的休息,夜晚不是昏沉酣睡就是邪思妄想。”问:“睡觉时怎样做工夫呢?”先生说:“知道做白天的工夫也就知道做夜间的工夫了。白天良知顺畅而不阻隔,夜晚良知收敛而凝聚,有梦就是先兆。”

    先生又说:“在夜晚生发的良知才是其本体,因为他没有物欲的混杂。求学的人要在事物纷杂的时候,经常保存其良知如同在夜晚一样,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注释】

    [1]语出《周易·系辞上》,意为通晓昼夜更替的道理而具有知识。

    [2]语本《周易·随卦·象传》:“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君子在天降黑时入室休息。

    [3]语出《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