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逆”、“先觉”之说,文蔚谓“诚则旁行曲防[1],皆良知之用”,甚善甚善!间有搀搭处,则前已言之矣。惟濬之言亦未为不是。在文蔚须有取于惟濬之言而后尽,在惟濬又须有取于文蔚之言而后明;不然,则亦未免各有倚着之病也。舜察迩言[2]而询刍荛[3],非是以迩言当察、刍荛当询而后如此,乃良知之发见流行,光明圆莹,更无罣[4]碍遮隔处,此所以谓之大知;才有执着意必,其知便小矣。讲学中自有去取分辨,然就心地上着实用工夫,却须如此方是。

    【译文】关于“臆测”、“逆诈”、“先觉”等观点,你认为“只要内心真诚,即使是步履歪斜、遍设堤防,也都是良知的作用”。这话讲得很好很好!至于偶尔掺杂搭配的说法,前面已经指出来了。陈九川的看法也不能说错。就你而言,要吸取陈九川的话才完备,而陈九川又必须吸取你的话才透彻。否则你们各自的说法难免都有偏执。舜对于那些浅近的话都喜欢审慎思考并向樵夫请教,并不是因为浅近的话应当思考、樵夫应当请教,舜才这样去做,而是因为良知的呈现和流行光明透彻,没有丝毫障碍蒙蔽,这就是所谓的大智。只要有了执著和臆断,智就变小了。讲学中自然有取舍分辨,但是在心中着实下功夫,就必须这样才对。

    【注释】

    [1]语出《孟子·告子下》:“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意为不遍设堤防,不禁止釆购粮食,不要有封赏却不上告。

    [2]语出《中庸》第六章:“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3]语出《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当荛。”刍荛,采薪之人。

    [4]罣(guà):同“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