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是月舒柏[1]有敬畏累洒落之问,刘侯有人山养静之问。先生曰:“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恐惧忧患之谓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之谓耳。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之谓也,乃其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2]之谓耳。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则天理常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自无所昏蔽,自无所牵扰,自无所歉馁愧怍。‘动容周旋而中礼’[3],‘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于戒慎恐惧之无间。孰谓敬畏之心,反为洒落累耶?”谓刘侯曰:“君子养心之学,如良医治病。随其虚实寒热而斟酌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必使人人服之也。若专欲人坐穷山,绝世故,屏思虑,则恐既已养成空寂之性,虽欲勿流于空寂,不可得矣。”

    【译文】这个月,舒柏有敬畏会牵累洒脱的疑问,刘侯请问到山中去静养如何。先生说:“君子之所以要心存敬畏,不是恐惧忧患的意思,而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保持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保持敬畏’的意思。君子所说的洒脱,不是放荡不羁的意思,而是心体不被私欲所牵累,无处不自得的意思。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使得天理光明自觉的,就是良知。君子戒惧的工夫,从不间断,因而天理时常存在,光明自觉的本体,自然没有昏沉遮蔽的时候,自然没有牵绊困扰的时候,自然没有气馁惭愧的时候。‘举止仪容的进退揖让都符合礼仪’,‘随心所欲而不违背规矩’,这才是所谓真正的洒脱。这种洒脱根源于时常存养的天理,天理存在于不间断的戒慎恐惧之中。谁说敬畏之心反而会牵累洒脱呢?”先生对刘侯说:“君子涵养本心的学问,就好像良医治病。针对病人的虚实寒热而斟酌下药,或补养或宣泄,关键在于根除疾病。刚开始并没有固定的药方,必然适合所有人服用。如果一心只想进入穷乡僻壤之地静坐,绝弃世俗人情,摒弃思虑,那么恐怕就会养成空寂的本性,即便想要不流于空寂,也不可能了。”

    【注释】

    [1]舒柏,字国用,江西靖安人,官至南宁知府,王阳明的学生。

    [2]语出《中庸》第十四章:“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语出《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