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守衡[1]问:“《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工夫只是格物。修齐治平,只诚意尽矣。又有‘正心之功,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何也?”先生曰:“此要自思得之,知此,则知未发之中矣。”守衡再三请。曰:“为学工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2],这便是未发之中。”

    【译文】守衡问:“《大学》工夫就是诚意,诚意工夫就是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只要诚意就彻底实现了。但《大学》又讲‘正心之功,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这是为什么呢?”先生说:“这个要你自己去思考领会,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未发之中’的意思了。”守衡再三请求先生讲清楚。先生说:“求学的工夫有深有浅,刚开始的时候如果不实实在在地想着去好善恶恶,怎么能够为善去恶呢?这实实在在地想,就是诚意。但如果不明白心的本体原本不附着任何事物,只是一直刻意地去好善恶恶,就又多了分做作,就不是廓然大公。《尚书》所说的‘没有刻意为善为恶的心’,这才是本体。所以《大学》要说‘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就是在诚意的工夫里体认自己心体,常常要像镜子一样的虚心明澈,像秤杆一样公允持平,这就是未发之中的状态。”

    【注释】

    [1]守衡:生平不详。

    [2]鉴空衡平:语出朱熹《大学或问》:“人之一心,湛然虚明,如鉴之空,如衡之平,以为一身之主者,固其真体之本然。”鉴,镜子。衡,秤杆。此语以镜之空、秤之平比喻心体的澄明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