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何以各自看理不同?”先生曰:“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算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

    【译文】问:“良知只有一个。文王作彖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为什么各自所看到的天理不相同呢?”先生说:“圣人怎么能死板地拘泥一个模式呢?本旨都同出于良知,就是各自立说又有什么影响呢?就像一园竹子,只要共同都有枝节,就是大同。如果拘泥于每一枝每一节,都要高低大小一样,那就不是大自然的神妙造化所致了。你们只管去培养良知,良知相同,各自有差异也不碍事。你们如果不肯用功,连竹笋都没有长出来,到哪里去讨论枝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