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年),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他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屠格涅夫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的《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