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

儒家的经典十三经,汉朝及其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唐宋时期,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南宋以后,有人把十三经以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作者分别如下:

《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记》(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