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论

富国是法家所主张的经济政策,指的是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来增加国库收入。在先秦时代,富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赋税,也就是说将社会上的财富更多地从百姓手中转移到由国君控制的国库之中。富国的目的有着使国家变得更强盛的一面,但是更多地体现着为君谋利的色彩,是将社会的公产转变为君主的私产。荀子试图将“富国”与“富民”结合起来:“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馀?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荀子·富国》)荀子所讲的“足国之道”,实际上也还是儒家的“富民”思想,只不过是将富民与富国更进一步地联系起来,但是依然强调富民是富国的基础,主张民裕则国馀,这也是历朝历代多数统治者所遵法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