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科

常科 - 图1

科举考试图

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总体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即是常设的、有固定日期的考试科目。具体包括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种。其中明法(考法律知识)、明算(考数学知识)等绝大多数科目不为人们所重视;秀才一科,则难度极高,很少有人敢报名,逐渐废弃。诸常科中最为人们所重视的是明经、进士两科。其中明经是考察考生对于儒经的记忆和理解情况;进士则主要考诗赋和策论,对考生的文学才能和政治见识有相当高的要求。明经科相对简单,录取率也高,达到1/10;而进士科则非常难,录取率仅有1/60,因此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但进士科前途远大,仕途光明,唐朝中后期的宰相半数为进士出身,成为当时读书人入仕的首选途径。常科考生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生徒,一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过关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宋代王安石任宰相时,罢黜明经等科,之后的常科便只剩下进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