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印刷术,由北宋时期的布衣知识分子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用胶泥制作并烧制成单个的汉字存放起来,然后根据具体印刷对象的需要挑选汉字组成篇目。常用的字往往备用几个甚至几十个,遇到没有备用的冷僻字,则临时制造。这种胶泥活字印刷术基本解决了雕版印刷术的弊端。与毕昇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此事。但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得到推广,他死后,胶泥印刷术只是作为一种技术流传下来,并发展出木活字、陶土活字、铜活字等,但并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术的主体地位。不过,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后,德国人古登堡在1440年左右在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整合欧洲多项技术,发明了铅字活字印刷。铅字活字印刷将印刷业推向了工业化时代,真正实现了书籍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活字印刷术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时至现代,随着激光照排技术的发展,活字印刷术也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