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

斗鸡比世界上其他动物“斗”的历史要长得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十分盛行。

斗鸡的民俗游戏,大多从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休止。中国最早的斗鸡纪录,见于《左传》:“季之斗鸡,季氏介其鸡,氏为之金巨。”唐朝是斗鸡活动最昌盛的时代,不只是民间设鸡场,捧鸡而斗,就是皇帝也要斗鸡。据唐代《东城父老传》记,李隆基即位前就好斗鸡。在那时,斗鸡之戏是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在宫内建鸡坊,“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坊中”,并有500人专司驯鸡。结果上行下效,有钱的倾家荡产买鸡,没钱的就以假鸡为戏。在长安有个名叫贾昌的少年,驯鸡有一套办法,博得玄宗欢心,一下子就荣华富贵,成了闻名天下的“神鸡童”。

唐代斗鸡驯鸡发达,社会却为此付出了世风靡废的巨大代价。斗鸡使人如痴如狂,也使一些“斗鸡小儿”恃宠骄横,不可一世。李白在《古风》诗中有云:“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明朝的斗鸡之风与唐朝不分上下,当时还有一种专门研究和举办斗鸡活动的民间组织,叫做“斗鸡社”。在明代,泰山是斗鸡的重要场所之一,每逢泰山庙会,前来斗鸡的人都络绎不绝,观看捧场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直到今天,斗鸡活动在山东、河南等地依然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