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隋唐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家人为给他看病几乎耗尽家财。因此,他从小就立志要从事医学研究。他认真阅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钻研民间方药,向经验丰富的医生学习。到二十多岁时,孙思邈已经成为一个有名的医生了。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都请他出来做官,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孙思邈长期生活在民间,广泛搜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孙思邈不但精通内科,而且擅长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还掌握了针灸技术和渊博的药物学知识。他最早描述了下颌骨脱臼的手法复位,一直沿用到现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深切感到过去的方药医书浩博庞杂,分类也不科学。因此他一方面阅读医书,一方面广泛搜集民间方药,编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本是供家庭备用的医药卫生手册。之所以用“千金”命名,是因为孙思邈认为人命比千金还要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