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

大篆,是古代汉字字体的一种,因其著录于字书《史籀》,故也称籀文,《汉书·艺文志》记载:“《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解字》中所收的225个籀文,就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9篇而集入的,这是当今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大篆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形成于西周后期,其特点为线条均匀柔和、简练生动,并且字形结构趋于规范,奠定了汉字方块构型的基础。“篆”字的含义,据《说文解字》,篆是“引笔而箸之于竹帛”的意思,大篆是相对于后来的小篆而言的,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在广义上还包括其他各国的文字。唐代初年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的石墩上所刻的“石鼓文”被认为是大篆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