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乐舞

宫廷雅乐在周朝的代表作品当数“六代之乐”:《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由于它们都是歌舞乐三位一体,又称为“六舞”。

第一代乐舞:《云门》,歌颂黄帝的丰功伟绩,以黄帝所在氏族的图腾为云彩而得名。第二代乐舞:《咸池》,亦称《大咸》,表现了祭奠祖先和祈求祖先保佑的内容。之所以叫《咸池》,是因为在神话传说中,咸池是日落之地,也是祖先亡灵栖息的地方。第三代乐舞:《大韶》,简称《韶》,因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又名《箫韶》,传说是舜时代的宗教性乐舞,该乐舞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在后世又被称为《九歌》。它是远古时期最为著名的乐舞,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并赞叹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的成语由此得来。

第四代乐舞:夏时的《大夏》,主要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这个乐舞也有九段,用籥伴奏,又称作“夏籥九成。”第五代乐舞:《大濩》是赞颂商代君王成汤伐桀的功绩。“濩”本是指用音乐舞蹈形式祭祀祖先的巫术活动,后来将这类巫术活动中表演的音乐舞蹈专称为“濩乐”。《大濩》表演时场面壮观、气势宏大,集商朝乐舞之大成。第六代乐舞:周朝的《大武》,歌颂周武王讨伐商纣的胜利。《大武》是这一时期宫廷歌舞的最高典范,在表演时,舞分六场,乐也分六章。这些歌曲的唱词,被收集在《诗经》的《周颂》中。

六代之乐是当时宫廷最具权威性的祭祀礼乐,也是“乐教”的经典教材。周朝的“大司乐”,就是专门设立的音乐教育机构的总长官。下面有高、中、下三级乐官和乐工,等级分明,职责明确,构成了系统地管理和排演礼乐、教习礼乐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