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

目录学是指研究书目的编制,使之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学问,是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目录学可以分为4个部分:提要学、分类编目学、校勘学、版本学。

中国学者认为,目录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删诗、书之时。但目录学的正式建立,则是在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受诏校阅整理皇家的先秦古籍。在校阅群书时,他编定次第,记录书名篇目,把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编成《别录》20卷。这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书目解题式图书总目。因《别录》篇幅太多,查找烦琐,所以刘向的儿子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进行删节摘录,利用天禄阁的官府藏书编成了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一书,刘向和刘歆父子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献学家。《别录》和《七略》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基础,使目录学从此建立起来,体系才逐渐完备。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