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古筝是中国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民族拨弦乐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古筝就在秦国流行,所以它又被称为“秦筝”。古筝的流传甚广,从岭南至内蒙,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最初的古筝是从战国时期一种竹制的五弦乐器演变而来,秦汉时期,五弦发展为12弦,隋唐时期为13弦,元明时期为14弦,清代时期为16弦。后经改良,由17、19弦不等而发展到21~25弦,筝弦也由原来的丝弦改为钢丝弦等。这样,古筝的音域和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深受人们欢迎。它既可用作独奏、重奏、合奏,也可用作戏曲、曲艺和舞蹈等的伴奏。古筝的音色清越、高洁、典雅,委婉动听,具有一种幽远的神韵。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海啸。它既能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心感情,也能描绘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慷慨激昂,或是激越高歌与浅声吟唱它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左手的揉、按、点等手法尤能体现古筝的音韵特色。

古筝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传统的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其中以陕西、山东、河南和客家筝曲最为著名。《渔舟唱晚》和《汉宫秋月》是古筝中的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