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5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它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现存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6个朝代的洞窟492个。拥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余身,唐代木构建筑5座,文画、文物5万余件。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4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年和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60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80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