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号

相传在清朝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着做酱肉的手艺来京谋生,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出售煮肘子的小店。后来,刘家单独经营此店。但是刘家比较穷困,连一块牌匾都置办不起,只好到集市上买了块旧匾挂上,匾上的题字就是“天福号”。店主的儿子也在店中帮忙,一次他帮着看锅煮肘子时睡着了,待他醒来一看,肘子肉已塌烂在锅里。恰逢一位官员由此地经过,将肘子买去了。这位官员吃过后觉得味道很好,第二天又派人来买,并且指明要昨日买走的那种。刘家之子据实对父亲讲明事情缘由,刘凤翔喜出望外,据照儿子“失误”之做法,精心制作出了一种风味独特的肘子。从此“天福号”很快在官场上出了名,并且传扬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