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二椅

戏曲舞台上的演出用具,对剧情的地点和人物关系具有一定的表现或暗示作用。桌椅的摆列样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大座:桌在舞台正中,椅在桌子后面。又称“正场桌”、“内场椅”。皇帝临朝用黄色绣龙桌围椅披,设金色香炉;官员升堂用红色桌围椅披,设印盒、签筒等。桌围椅披和桌上陈设,依据剧情而有若干变化。

双大座:桌子摆法与大座相同,桌后设双椅。又称“内场双椅”。多用于老年夫妇接受儿女拜贺的宴庆场面。

大座跨椅:以大座为基础,在桌子两旁再各加一椅。如在大座一侧加椅,则称“大座单跨椅”。

斜场大座:大座斜设于舞台一侧,另一侧设其他演出用具。

八字桌:舞台两侧各设一大座。主要用于宾主宴会场面。

三堂桌:舞台正中和两侧各设一大座。用于宴会、会审等大场面。

骑马桌:舞台正中竖设一桌,两侧各设一椅。店房、书斋、卧室、船舱等不同场合均可运用,一般用来表现夫妻、兄弟、朋友等之间的亲近关系。

斜场骑马桌:骑马桌斜设于舞台一侧,另一侧配以其他演出用具。

小座:桌在舞台正中,椅在桌子前面。又称“正场椅”、“外场椅”。一人独坐,不需桌子时,多用小座。

八字跨掎:桌在舞台正中,两侧各设一椅。主要用于内厅议事、接待宾朋、家庭闲叙等场面。

八字椅:又称“外八字跨椅”,遇有大段唱做,需要演员靠近观众时,即采用此种摆法。如《铡美案》包拯劝陈世美的场面。

旁椅:在小座或八字跨椅的基础上,一侧或两侧所加之椅。多为辈分、职位低一等的人坐。

门椅:椅子设在台口,表示在门外或帐外。如《辕门斩子》中绑出帐外的杨宗保,即坐门椅。

站椅:剧中人物登高瞭望或表示神怪腾云驾雾时用。

倒椅:将椅子放倒,多用于非正常的临时坐处。

大高台:两桌相叠,上面设小帐。两桌之后又设一竖桌,桌上有椅子。桌旁再设一椅,供演员上下、表示将台等。

小高台:两桌前后并列,上设一椅。桌旁又设一椅,供演员上下。表示楼船、将台、山坡等。

帅帐:舞台正中设大座,大座后设两椅,椅背朝外,椅上架设大帐。用于元帅升帐等场面。摆帅帐的大椅,一般为红缎金花,有的在帐额上绣“三军司令”四字。

楼帐:舞台正中架设大帐,帐后设桌椅,演员登高,即表示彩楼或绣楼。

床帐:舞台正中架设大帐,内设椅子。用于表现闺房、洞房。摆床帐、楼帐用的大帐,色彩很多,一般彩绣翎毛、花卉。

上述各种摆列样式,为长期演出过程中所积累,成为运用桌椅的基本程式。但在具体戏中,摆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