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中庸”的含义,朱熹引用程颢“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之观点解释。

“中庸”之道主要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作为标准的“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