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中国唐代出现的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南北朝时,纸质书籍已经基本替代了早期的简册书籍,给人们阅读带来极大方便,但依靠传抄的流传方式大大制约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唐初,人们受印章和碑拓的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的方法是先在纸上按照所需规则写好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制成雕版。之后在版上涂墨,再将干净纸张铺上并贴紧,将纸揭起,印品便成了。这大大加快了书籍制作的速度。不过雕版印刷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雕版缓慢,大部头的书往往要雕刻几年始成,并且一旦一处出错,往往整版都要重刻;另外雕版经常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需要不断更换;还有就是对于印刷量不大的书籍,花时间与精力雕版便显得有些不划算。不过,雕版印刷术为北宋时期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不过,因活字印刷术并未得到推广,因此雕版印刷术一直到清末都是中国人印刷书籍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