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尾宴

古代名宴烧尾宴历来声名显赫,是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此宴出现在唐高宗时期,距今已有1300余年了。“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3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跃上龙门,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龙。此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烧尾宴”。

烧尾宴的风习,始于唐中宗景龙时期,终于玄宗开元年间,仅流行了20余年。景龙三年(关于709年),韦巨源官升尚书左仆射,在家设烧尾宴奉请皇帝,肴馔丰美绝伦,世所罕见。《清异录》中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食单,使我们得以窥见这次盛筵的概貌。食单共列58种菜点。20余种糕饼点心中仅“饼”的名目就有“单笼金乳酥”、“贵妃红”、“见风消”、“双拌方破饼”、“玉露团”、“八方寒食饼”等七八种之多;馄饨一项,就有24种形式和馅料……烧尾宴中的工艺菜也令人叹为观止,一道“素蒸音声部”,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载歌载舞,栩栩如生,华丽壮观。菜肴则水陆八珍,尽皆入馔。从菜名到烹调均新奇别致,超乎想象。有乳煮的“仙人脔”,生烹的“光明虾”,活炙的“箸头春”,冷拼的“五生盘”,笼蒸的“葱醋鸡”,油炸的“过门香”以及匠心独运的蛤蜊羹“冷蟾儿羹”……58种菜点并非烧尾的全部,我们已能显见此宴的奢华,无怪乎唐代另一个宰相苏琼得官,却不向皇帝进献烧尾宴,并义正词严地说:“宰相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今关中大饥,米价很贵,百姓都吃苦头饱,所以臣不敢烧尾。”从此,烧尾宴也就渐渐消逝了。虽然如此,烧尾宴是中国筵宴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上承周代八珍席,下启宋朝万寿宴和清廷满汉宴,开了豪华大宴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