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属武舞类,由唐初乐歌《破阵乐》发展而来,为唐朝宫廷乐舞,是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最初用于宴享,后来用于祭祀。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击破叛将刘武周,解除了唐朝的危局,河东(山西永济)士庶歌舞于道,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于世。李世民即位后,诏魏征等增撰歌词7首,令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又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象战阵之形,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与歌节相应,共用乐工120(又说为128)人,戎装演习,擂鼓呐喊,声震百里,气壮山河,而后又调用马军两千人入场,景象极为壮观。后来,唐高宗时的《神功破阵乐》和唐玄宗时的《小破阵乐》,都是在《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秦王破阵乐》不仅在国内流行了300年之久,而且还传播到了印度和日本。这支乐谱后来在国内失传,但却在日本保存下了琵琶谱、五弦琵琶谱、筝谱、筚篥谱、笛谱等多种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