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生

监生是明清时期人们对于在国家最高级学府国子监读书者的称呼。明代的监生分为4类,会试不第的举人,可入国子监深造,称为“举监”;以贡士身份入监者称为“贡监”;有功官员子弟被朝廷特批入监者称为“荫监”;捐钱进来的叫做“例监”。清代监生主要有恩监、荫监、优监、例监4种,其中不同于明代的“恩监”是因皇家有喜事特开恩招来的,优监则与贡监类似。另外,清代监生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来源,比如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中聪慧好学者、因公殉职官员子弟、圣贤后裔等均可入监读书。监生不同于一般的生员,可以和大家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同时,即使科举不第仍然是有官做的,可以说前途是有保障的。因此,古代学子能成为监生,是相当轰动的大事,与中举差不多。乾隆之前的监生都还比较正规,入监门槛的执行和对监生学业的督促都比较严格。但乾隆之后,国子监逐渐沦为卖官机构,监生基本上成了花钱买官者的代名词,这些监生只是在国子监挂名,并不真去读书。因此,官员的监生出身是被人瞧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