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学

校雠学乃是对古人整理古代文献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校雠”一词,西汉刘向最早对其下了定义:“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可见,校雠说的是两件事。其中,“校”乃是对一本书本身存在的错误、不通之处找出来并改正;而“雠”,则是对于不同版本的书进行对照比较,找出讹误之处,以定一个善本出来。宋代,“校雠”又称“校勘”。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等著作对校勘的原则、通例做了总结,并将校雠的内容拓展为论述收藏整理、经营管理图书的理论与方法,奠定了传统校雠学的基础。到清代,伴随着考据学的极大兴盛,校雠学得以最终成为以文字、音韵、训诂为基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特色,包括了版本、校勘、目录等学科在内的校雠学体系。其涉及古籍分类、文字校勘、版本考证、史实考订、目录编纂等古籍整理的各个方面。进入近现代后,校雠学中的目录、版本学等又分化为独立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