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先世徙西域,其父迁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县)。少年漫游,唐玄宗天宝初供奉翰林,不久遭谗去职。后因入永王璘幕,流夜郎,中途遇赦。诗风格奔放自然,色调瑰玮绚丽,想象丰富,意境奇特,与杜甫齐名。著有《李太白集》。

    【注释】

    ①原作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韦叡《松窗杂录》载,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牡丹)。花开时,玄宗与杨贵妃共赏,歌手李龟年等侍。玄宗云:“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命宣李白作《清平调词》三章。白欣然承诏旨,援笔赋之。②“云想”句:言见到云彩便想到贵妃的衣裳,见到鲜艳的花便想到贵妃的容貌。③槛:栏杆。露华:露水的光华。④群玉山:西王母所住的仙山。⑤会:应。瑶台:即瑶池,西王母所住之处。

    【今译】

    看到了绚丽的彩云,便使我想到了你的衣裳;看到了娇妍的鲜花,便使我想到了你的面容。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栏杆内的花儿沾润着露水,分外艳浓。美人啊,如果不是在那仙境,在群玉山上与你相见,那么一定是在昆仑瑶台,你站在朦胧的月光中。

    【评解】

    李白的三首《清平调》,都是夸赞杨贵妃的美貌,用笔则有偏重,这首诗以人为重点,以花烘托衬映。首句七字,写贵妃的衣饰与美貌,着二“想”字,回环交互。见到云、花,令人想到贵妃的衣服、面容,同样,见到贵妃,也令人联想到云、花,二者浑涵相通。次句承“花想容”来,不写人,极力写花。花在春风露华的滋润中盛开,是花最鲜艳、风韵的时候;同样,花美即是人美,从春风拂槛可想见贵妃身姿的绰约,从露华浓可想象出贵妃容貌的芳艳。这样写,把“花想容”三字写得极为酣满。贵妃如此美貌,人间罕见,诗人便把思绪引向仙境,说只能在群玉山、瑶台遇到这样的绝色美人,既赞了贵妃的美,又把她比作仙女,倍加称扬。诗写得浓艳绮丽,音调和畅。把人与花融合在一起,处处用旁衬比拟,在空灵中透出实意,得应制之正。后人认为诗意含讽,恐是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