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年为诗浮艳,后转为雄浑豪宕。《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注释】

    ①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上,现已重建。传说古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因而得名。又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②昔人:指乘鹤的仙人。③历历:清楚,分明。汉阳:在黄鹤楼西,武汉三镇之一。④萋萋:茂盛貌。鹦鹉洲:本为汉阳西南长江中的小洲,后沉没。东汉末黄祖为江夏太守,有人献白鹦鹉于此,祢衡因作《鹦鹉赋》,洲因以名。⑤乡关:家乡。

    【今译】

    当年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离去,这里仅仅留下这座黄鹤楼。黄鹤飞去后不再回返,千年以来,只见到白云飘浮荡悠。晴朗的江边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茂盛的春草长满了鹦鹉洲。在暮色苍茫中我的家乡究竟在何处?江上浩渺的烟波撩起我无尽的忧愁。

    【评解】

    《唐才子传》载,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这首诗,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诗,就全仿崔诗。由此,这首诗受到众口交誉,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诗写登楼眺望时所见所思。起首从楼名生发,将仙人乘鹤事坐实了写,以仙人不返,人去楼空,寄托怀古之思,从而引出世事变幻、白云悠悠的感叹,盘旋回互,荡人心肺。前半首,诗借鉴辘轳体,打破律诗限制,以气为使,情融景中,因此被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赞为:“意得像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后半首,诗转就整饬,工笔绘景,描写晴朗江面、历历绿树、茂盛春草,衬托上半苍茫缥缈的情景;然后因沉沉暮色、浩荡烟波,引出思乡怀归之情。这四句,工稳中显得流转自然,笔法与前截然不同,感情却与前密勿紧连。全首诗顺笔而下,曲折变化,情由境生,既展示了黄鹤楼上所见丰富瑰丽的景色,又表露了自己复杂寂寥的情绪,构筑了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