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当飘空。

    【注释】

    ①此诗《千家诗》题赵嘏作,但今存赵嘏集无此诗。②画楼:装饰华美的楼阁。③响遏行云:谓声音美妙嘹亮,使流动的云彩停止。语出《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碧落:天空。④帘栊:窗户。帘指帘子,栊,窗棂。⑤桓子:东晋桓伊,字叔夏,号子野,擅吹笛。《世说新语》载,王徽之与桓伊素不相识,一次相遇于清溪,王徽之遣人求桓伊奏笛。桓伊不以为忤,下车踞胡床吹三曲而去,二人不交一言。弄,曲一支曰弄。⑥马融:东汉人,字季长,官南郡太守。博学多才,是著名经学家。擅文知音,曾著有《长笛赋》。

    【今译】

    不知道是谁吹起了笛子,在那远处华丽的小楼;断断续续的笛声,追随着断断续续的清风。声音高昂时直冲云霄,连浮动的云彩也被止住;声音清幽时伴着清冷的月光,悄悄地透进了我的帘栊。兴致到来时连吹了三曲,就像是晋代的名士桓伊;我草就赞赏的诗歌,不禁追思作《长笛赋》的马融。这时候笛子已经停下,不知道那人是否还在楼上;那嘹亮清越的余声,仍然久久地回旋在空中。

    【评解】

    这首闻笛诗,经诗人精心结撰,写得首尾整饬,绵密工稳,意味悠长。笛声与琴曲相同,随着人的心境改变,很难描绘具体。诗人却化难为易,先说明是听远处的笛声,次将笛声与风声的断续结合,留下很大的刻画余地。然后,通过“响遏行云”突出它的高昂激荡,以“清和冷月”象征它的低幽婉转,都十分形象,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的空间。第三联,诗人转换角度,改用典虚写。先把吹笛人与桓伊相比,说明吹笛人的技术高超、乐声感人,又用马融作《长笛赋》事,说出自己的赞美。结尾用宕笔,勾勒一派沉浸在乐曲中的神飞意驰的状况,使诗意也与笛声一样回荡不定,余韵袅袅。值得一提的还有,诗是赞笛声,同时也通过听笛与吹笛人作思想上的交流,但诗始终将吹奏者隐在幕后,使诗蒙上一层与夜间笛曲同样缥缈神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