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英宗治平进士,历官泰和令、校书郎,贬涪州别驾,因自号涪翁;后又流放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又创江西诗派。诗力求避熟就生、夺胎换骨,要求“点铁成金”,所作奇崛瘦硬。著有《山谷集》。

    【注释】

    ①鄂州:今湖北武昌。南楼:在武昌南。晋庾亮曾在此赏月,因成登临名胜。②芰荷:已出水的荷花。③“清风”句:惠洪《冷斋夜话》曾引黄庭坚一段话,大意说:“天下的景色,本意并不选择贤人或愚人予以展现,但是我常常怀疑正是为我们一类人所安排的。”这段话正可作为“无人管”的注解。这一思想,也与苏轼《赤壁赋》所述相同:“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今译】

    我登上南楼向四面瞭望,眼前是山光接着水光。我悄悄地凭倚着栏杆,晚风吹来一阵阵荷花的清香。我禁不住感叹:这清风明月没有人去拘管,一起来到南楼,化作了这一味清凉。

    【评解】

    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被贬官鄂州,登南楼,作诗四首,这是第一首。诗首句直接入题写自己登楼眺望所见。诗将眼前景色做一浑写,布局十分宏大广阔,密合夜景。次句写登楼的感受,也是浑写,说扑鼻而来的是荷花的清香,与上句山水清晖与朦胧的月光组成一个优美静谧的世界。于是诗人深深被陶醉,一切名利得失都抛到了脑后。下半首转入议论,密切关合上半首的景色,感叹自然界赋予人的启示。诗中的“一味凉”的“凉”字,固然是清风明月给人造成的直感,也是诗人抛弃烦恼、融入自然的心境的反映。有的论者以为黄庭坚在这里又接受了佛家以清凉指摆脱俗事缠绕而进入无烦恼的境界的意趣,也有一定的道理。黄庭坚诗以杜甫为标的,讲究章法及用典,但这首诗全用散句,平铺直下,同时又回还照应,与他的其他作品风格迥异,因此被求俗求清的《千家诗》编者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