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

    ①荒冢:无主的坟墓。②龙蛇:指各种爬行动物及虫类。蛰:蛰伏冬眠。③“人乞”句:《孟子·离娄》载,有个齐国人,家有一妻一妾。他每天吃得醉醺醺地归来,说是富人请他喝酒,妻妾怀疑他,悄悄跟在他后面,发现他原来是向人乞讨祭礼用过的酒肉。④“士甘”句:《左传》载,介子推随晋文公出走,历尽艰辛。文公即位,凡跟随出亡的人都封高官,独忘介子推。介子推不愿表功,与母隐于绵山。后晋文公想起了他,多次派人征召,介子推不肯出山。晋文公令人放火烧山,企图逼他出来,不料他宁死不出,被烧死。传后世寒食节禁火即为纪念介子推。⑤蓬蒿:均为草名,此泛指杂草。丘:指坟墓。

    【今译】

    逢上了清明佳节,桃李盛开,仿佛在东风中含笑;郊野中,无人祭扫的坟墓,笼罩着一片凄愁。轰鸣的雷声震天动地,把蛰伏的动物纷纷惊醒;春雨滋润了大地,草木欣欣向荣,格外娇柔。卑鄙的齐人乞求祭祀的酒肉,回家还要向妻妾夸口;志士介子推藐视高官厚禄,宁愿烧死也不肯低头。贤明的君子,愚蠢的俗人,千年以后又有谁来评论?只剩下满眼丛生的杂草,一堆堆荒凉的土丘。

    【评解】

    这首诗是黄庭坚晚年所作,所以在表现手法上格外苍劲成熟,是典型的江西诗派诗。诗写清明节所见所思。首联一句述春天桃李烂漫、春意盎然的景象,一句写郊野荒冢、凄凉愁怨的氛围。两句都切合清明,但一句欢快,一句低沉,对比强烈。在一联中创造两个截然不同的意境,是黄庭坚诗的特色,极易使人通过大起大落,转入深层的思考。以下两联,分别承“佳节清明”与“野田荒冢”写,一联写景,一联议论,纵横变化,仍在一联中分写两个景象,合成一个整体。次联描摹春雷震动,万物复苏,春雨滋润万物,草木葱绿。出句气势刚健,对句绮丽清柔,各切所写。颈联抒发由清明扫墓产生的联想,分评无耻小人与忠臣节士,带有批判现实与自我表白的成分。尾联双收,议论与写景结合,以苍凉的笔墨,表达对世事的愤慨,吐露悲愤压抑。黄庭坚作诗,力戒平庸,用笔盘旋挺拔,富于跳跃,音节顿挫,这首诗便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