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者简介】

    高适(702?—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人。早年浪游,唐玄宗天宝中及第授封丘尉,历官淮南节度使、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他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所作音节浏亮,气势奔放,风骨遒劲。著有《高常侍集》。

    【注释】

    ①绨袍:用粗丝织成的较厚的衣服。②范叔:战国时范雎。范雎本是魏大夫须贾门客,后须贾在相国魏齐前说范雎坏话,魏齐怒,差点将范雎打死。范雎更名张禄,逃到秦国,官至宰相,威震天下。后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故意穿破衣服去见他,须贾可怜范雎,送给他一件绨袍。及知范雎即张禄,大惊,托人谢罪。范雎因绨袍事,终于没杀须贾。③天下士:指能治理天下的奇士。④布衣:普通人。

    【今译】

    须贾还能够送给范雎一件绨袍,完全是因为可怜他贫寒。可笑他不知道面对的是能治理天下的奇士,仍然把范雎当作普通百姓相看。

    【评解】

    诗前两句写史事,后两句因事而议论,这是咏史绝句的习惯写法。诗咏范雎、须贾事,妙在抓住送绨袍一事做文章,起得突如其来,概括力极强,然后才一针见血地指出,须贾的送衣,只是恻隐之心的偶然发露,并不是欣赏范雎的才能;由此出发,他为“天下士”被埋没而表示深深地愤慨。诗写得浑成一气,足抵一篇史论,吴逸一《唐诗正声》特别指出:“‘尚有’、‘应怜’、‘不知’、‘犹作’八字,俱下得有力。”而“尚有”与“犹作”前后呼应,“绨袍”、“寒”、“布衣”又自然贯串,可见章法。高适年轻时落魄不遇,这首诗又是借范雎事发端,抒发世人轻才、不识贤达的感慨,有无限身世遭遇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