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作者简介】

    杨朴(约921—约1003),字契元,号东野逸民,新郑(今属河南省)人。五代时隐居嵩山,宋初被荐,太宗授以官,旋辞归。

    【注释】

    ①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这天晚上被分离在银河两岸的牵牛和织女星渡鹊桥相会。②未会:不理解,不知道。③须:应当。④不道:不知。这里是反诘,谓可曾知道。

    【今译】

    我不明白牛郎你究竟想些什么?定要邀请织女织锦,抛掷金梭。年年都大度地让人们求得许多灵巧,你可曾知道人间的机巧已经太多。

    【评解】

    杨朴是位隐士,崇尚远离红尘、与世无争的生活,厌恶人世间的机变巧诈。他处在动乱多变之世,因此高蹈遁世,所作诗多抒写隐趣及生活琐事。唐宋时七夕乞巧的风气很盛,每到七夕,富贵人家张灯结彩、盛设肴馔,贫家也陈列瓜果,开乞巧会,向织女乞巧。诗人有感于世风不淳,遂从七夕乞巧,想到人们逞智弄巧、尔虞我诈,因此作此诗进行责难,藉以抒发胸中的感慨。诗构思新颖,由节日乞巧引出人间的巧,顺理成章;以设问起,以反诘结,前后呼应,使诗的力度加强,这都是本诗的优点。但诗在追求新意的同时又流于浅俗,含蓄不够,五代、宋初学白居易体的诗人,常犯有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