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今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历官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翰林学士,哲宗时拜相。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简朴而见才情。著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

    【注释】

    ①宋蔡正孙《诗林广记》收此诗,题作“居洛初夏作”,知诗作于他熙宁中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时。②清和:清明和暖。乍:刚,初。③当户:对着门户。④“更无”句:用《世说新语》中谢道韫咏雪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译】

    四月里天气和暖清明,一场雨下过,天刚放晴。巍巍南山正对着我的窗户,雨后的山色格外地葱青。那随风飞扬的柳絮,早已消失了踪影;眼前只有茁壮的葵花,从早到晚朝着太阳,格外殷勤。

    【评解】

    时逢初夏,雨后乍晴,天气和暖,诗人满怀对生活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诗首句点明节令气候,下三句便写景,点出南山与葵花。诗不仅将这两种景物写得密合初夏、雨后,同时将远景的南山与近景的葵花相参差,将虚景的柳絮与实景的葵花作对比,用笔灵活,形象鲜明,通过恬静的场景表达心中的意趣。司马光在熙宁四年(1071),因反对王安石新法,退居洛阳,这首诗是退居期间所作。因为司马光居洛期间,仍然对国家前途表示忧虑与关心,所以有的论者认为这首诗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表达自己不像柳絮一样,华而不实,癫狂阿附,而是像葵花向日一样,对皇帝一片忠心,“其爱君忠义之志,概见于此”(《东皋杂记》),因而诗含蓄委婉,自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