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隋大业年间举孝悌廉洁科,历官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后弃官归隐。诗多写田园隐趣,诗风清新朴素。著有《王无功集》。

    【注释】

    ①东皋:王绩隐居之地,在他的故乡龙门。皋,水边高地。薄暮:黄昏。②徙倚:徘徊,心神不定。③秋色:草木枯黄衰落之色。④犊:小牛。⑤禽:指猎获的禽兽。⑥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商灭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嫩叶可以食用。

    【今译】

    黄昏时我步上东皋眺望,心中无所凭依,徘徊怅惘。树木萧瑟,一片枯黄;空山寂寥冷寞,映照着夕阳。放牧的人驱赶着牛儿回返,猎手带着猎物归来,意气飞扬。回顾左右没有一个朋友,想念着采薇的古人,我放声歌唱。

    【评解】

    这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写得凝练工稳,对律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诗首联交代“野望”的地点与时间,托出内心的惘然与苦闷,为全诗定调。中间两联写景。颔联是远眺所见,在黄昏中,在心情不宁的情况下,诗人便勾勒一幅浑然萧索的景象,给景蒙上一层苍凉沉郁的色调。“山山唯落晖”一句,将人的感情寄入景中,愈显冷寞,后来王维《归嵩山作》“落日满秋山”、刘长卿《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千峰共夕阳”等句,都写这一意境,无疑受王绩诗影响。颈联写近景、动态,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所构景相仿,处处泛出恬淡悠然的意味。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举目无亲,便分外孤寂,于是“与古为友”,伤时感世,怀念起伯夷、叔齐来。全诗把心中的惆怅忧郁与秋原傍晚深远的景物相结合,复于闲适的气象中寄托隐逸避世的情感,这样措笔谋篇,几乎成为后来田园隐逸诗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