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简介】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历官武功、长安主簿,迁侍御史,谪临海丞。从徐敬业起兵讨武后,兵败后不知所终。他与卢照邻、王勃、杨炯同为初唐四杰,工七言歌行与五律。著有《骆临海集》。

    【注释】

    ①诗题骆宾王集作“于易水送人”。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临行,太子丹及宾客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荆轲又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②没:死去。

    【今译】

    就在这里,荆轲告别了太子丹,他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当年的勇士早已死去,眼前的易水,仍然是刺骨的寒。

    【评解】

    诗人送别的也许是一位远赴沙场、视死如归的勇士,而送别的地方恰巧是战国时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方,因此诗前两句干脆直接怀古,追述往事,写得悲壮激烈。“此地”二字,语意双关,既吊古,又括今,因此诗面不写今日送别,已为今日送别增色。三、四句一收,感叹往事已矣,易水犹寒。“水犹寒”借“易水歌”词,含蓄不尽,同陶渊明《咏荆轲》“其人虽云没,千载有余情”一样,赞壮士精神,千古不灭,又借以勉励对方。诗通篇浑成,凝练含蓄,苍凉劲达。清毛先舒《诗辩坻》对之极为推崇道:“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面,余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游刃如此,何等高笔!”